English
  • 爱彩人彩票客服免费预约参观
  • 每星期二至星期日对外开放,星期一闭馆(节假日除外)
  • 开馆9:00    止票16:15    停止入馆16:30    闭馆17:00
  • 请关注公众号“爱彩人彩票客服”或“这里是甘博”预约进馆参观
​讲座纪要丨庙底沟文化彩陶与华夏文明的形成

       7月28日下午,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炜林教授应邀在我馆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《庙底沟文化彩陶与华夏文明的形成》学术讲座,爱彩人彩票客服工作人员、志愿者及预约观众聆听了讲座。讲座由爱彩人彩票客服馆长贾建威主持。

1_副本.jpg

主讲人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炜林教授


庙底沟文化的命名基于1956年~1957年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的发掘,该文化的典型器物便是花瓣纹的彩陶盆和尖底瓶。早在20世纪20年代,通过对河南仰韶村和山西西阴遗址的发掘,人们就认识了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。50年代末,学术界提出将仰韶文化划分成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,却对二者的渊源和谱系观点不一。1986年,张忠培先生正式提出庙底沟文化,取代原来仰韶文化概念下庙底沟类型的命名,认为半坡文化与庙底沟文化并行发展。


目前大部分仰韶遗址分布于华山周边渭河、洛河流域、汾河两岸。黄河与华山之间形成了一个狭长地带,仰韶时代的半坡与庙底沟文化便是通过这条廊道实现相互交流的。苏秉琦先生说过:“华山脚下仰韶文化与燕山以北红山文化的交流撞击,成就了中国文化史总根系中一个重要直根系。庙底沟文化的玫瑰花与红山文化的龙相结合,就是中华民族的称谓——华人(花人)、龙的传人的由来。”


距今6000年~5500年的庙底沟文化是中国史前彩陶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。这一时期的彩陶以红底黑彩为主,同时也有红黑彩兼施和白衣彩陶等复彩。彩绘主要见于曲腹盆、钵和罐,图案多以若干相同单元重复排列,构成多元连续带状纹饰。彩陶纹样以鸟纹、蜥蜴纹等象生图案及圆点、弧线、弧边三角等几何图形及花瓣构成的抽象图案最具特色。

2_副本.jpg

庙底沟彩陶上的花瓣纹

3_副本.jpg

庙底沟彩陶上的鸟纹


花瓣纹是庙底沟文化代表性彩陶纹饰,常以黑彩勾勒轮廓,器表留白(阴文),有的直接用黑色彩绘(阳文)直接表现。尤其是留白的应用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“知白守黑”一脉相承,画中留白,黑白互衬,运虚为实,虚实互用,别具神韵。鸟纹则是庙底沟文化彩陶另一个主要纹饰,多以侧视形象为主,以圆点、弧线等简单勾勒,双翅舒展呈飞翔姿态,从早期到晚期由具象逐渐演变为简化抽象。庙底沟文化的鸟纹图腾可能是中国传统“凤鸟崇拜”的祖源。


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,人口数量增多,社会出现分化。这一时期,水稻自长江流域传入北方,得到广泛种植。家畜饲养、桑麻纺织等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迅速发展。这一时期,庙底沟文化成为中国史前社会的重要转折点,以礼制为核心的人文观念逐渐出现。杨官寨遗址是仰韶中晚期庙底沟文化一处规模巨大的聚落遗址,发现了大型环壕聚落、规模化的成人墓地、中心水池遗迹、祭祀遗迹等,反应了这一时期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。

4_副本.jpg

杨官寨遗址出土庙底沟文化彩陶


王炜林教授指出,随着庙底沟文化传播发展,彩陶上的花卉纹便是半坡文化的鱼纹与其自身鸟纹的衍变与融合,彩陶上纹饰的演变或与传说时代炎黄二帝的互动有关。庙底沟文化的代表性的器物花卉纹彩陶,在东到大海、西达甘青、南至长江、北抵阴山的广袤区域均有发现,其范围与《史记》中所载黄帝的活动范围高度契合,可能正是黄帝一统华夏的历史事实。古老中原大地“鱼”与“鸟”的碰撞交融,衍生出“花”继续盛放在中华大地,以庙底沟文化为代表,从地域和文化上构建了“重瓣花朵”式的、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。

5_副本.jpg

讲座现场


在互动交流环节,观众踊跃提问,王教授对问题做了耐心详细的解答,现场气氛热烈,现场观众反映良好。



访问量统计:28955387    爱彩人彩票客服 - 爱彩人彩票客服中心 - 五星体育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陇ICP备12000579号    甘公网安备 62010302000972号